納豆麻糬

納豆發源地傳承下來的美味
納豆麻糬

關於納豆麻糬

關於納豆的發源地,日本各地都有不同的說法,而京都府也被認為是其中之一。相傳在京都市右京區的京北地區,常照皇寺進行修行的光嚴法皇曾經食用村民獻上的稻草包覆的煮大豆。經過一段時間後,這些大豆開始拉出細絲,意外地美味,從此便有了納豆的誕生。據說,寺院收藏的繪卷中描繪了住持招待稻草包納豆的場景。後來,這種珍味也被進貢至京都御所,名稱“納豆”(意為納入的豆子)因此得來。由於其珍貴性,在當時人們將納豆視為元旦等喜慶日子才能食用的特殊食材,這一觀念也深植於民間。

此外,京北地區也是在戊辰戰爭中作戰的山國隊的誕生地。據說這些農兵在出征時會攜帶納豆,這一故事也讓如今京北地區的特產“山國納豆”因此得名。在那個糧食匱乏的年代,納豆作為重要的蛋白質來源,被農兵用飽腹感強的年糕包裹而食用,形成了“納豆麻糬”這道料理。據說當時的“納豆麻糬”甚至有成年人的臉那麼大,人們通常用三天的時間吃完整個麻糬,特別是在新年期間。

除了京北地區以外,南丹市日吉町和美山町也有製作“納豆麻糬”的習俗,各地的製作方法和形式有所不同。這道料理通常作為新年等慶祝場合的美食,現在的京北地區仍然保持著元旦進食“納豆麻糬”和味噌湯的傳統。以前每到年底,家長會為家裡每個成員製作一份“納豆麻糬”,并珍惜地享用。

“納豆麻糬”的吃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將納豆和年糕一起搗碎,將納豆揉入麻糬中,烤至金黃再享用;另一種是用麻糬包裹納豆,外層撒上黃豆粉等配料後食用。稍硬的“納豆麻糬”經過烤製,帶著焦香口感,亦深受人們的喜愛。

シェア:

相關視頻

評論

還沒有評論


京都府地區的鄉土料理

日本料理 - 當地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