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粽子
蘊含先人智慧的美食
關於艾草粽子
艾草粽子(あくまき, Akumaki)是鹿儿岛县特有的年糕点心,主要在端午节期间食用,有时也被称为“粽子”。据传,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关原之战期间,薩摩藩的岛津义弘将此作为耐储存的粮食带上战场。由于其出色的储存性和充饥效果,这种点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薩摩的军用粮。据说连西乡隆盛在西南战争期间也曾吃过。由于这些历史背景,“艾草粽子”后来也象征了对少年健康、强壮成长的寄托,逐渐成为端午节的传统食品之一。
艾草粽子采用糯米制作,将糯米浸泡在用木材或竹子燃烧后的灰烬提取出来的草木灰溶液中,随后将其用孟宗竹的竹皮包裹起来,再用草木灰水煮上数小时才制作而成。灰烬溶液中的碱性物质能使糯米的纤维变得柔软,并抑制细菌滋生,从而实现长期保存。在鹿儿岛县这样高温多湿、食物易腐败的环境中,“艾草粽子”无疑是凝聚了古人智慧的代表性料理。
相關視頻
評論
還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