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豆麻糬
納豆發源地流傳至今的傳統美味
納豆麻糬的介紹
關於納豆的起源地,日本各地都有不同的傳説,而據説京都府也是其中之一。在京都市右京區的京北地區,據傳光嚴法皇在常照皇寺修行期間,曾接收村民獻上的用稻草包裹的煮熟黃豆。隨著時日流逝,這些黃豆開始拉絲,並展現出獨特的風味,就此誕生了納豆的雛形。寺院內收藏的畫卷中,還描繪了住持招待賓客以稻草納豆的情景。之後,納豆作為一道珍饈,逐漸進入京都御所,並因此得名“納豆”(意為納進御豆)。 當時,納豆作為一種貴重食材,人們尤其在正月等重要節日食用,這一習俗逐漸深入民間。此外,京北地區也是戊辰戰爭的重要隊伍——山國隊的發源地,據説當時的農兵出征時會攜帶納豆。而如今京北地區的特產“山國納豆”,便由此得名。在糧食匱乏的時代,納豆作為寶貴的蛋白質來源,農兵們常將其用飽腹感極強的糯米麻糬包裹製成「納豆麻糬」,這種食品成為當時深受人們喜愛的一道美食。有記載説,當時的「納豆麻糬」大如臉盤,甚至需要三天的時間才能在過年期間吃完。 除了京北地區,在南丹市日吉町和美山町等地也有製作「納豆麻糬」的風俗。各地製作的方法和形狀略有不同,通常會在新年等喜慶場合食用。特別是在京北地區,正月期間家家戶戶會煮納豆麻糬搭配味噌湯的習俗沿襲至今。過去,每逢年末,家中主事都會親手為每位家人製作,珍惜品味。 納豆麻糬的吃法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將納豆與糯米一同搗成麻糬,將納豆混入其中,然後將其煎烤至金黃酥香食用;另一種是將納豆包在麻糬中,並根據個人口味撒上黃豆粉等調料享用。此外,硬化的「納豆麻糬」經烤製後,散發焦香也頗受喜愛。
相關視頻
其他信息
京都府的其他料理
萬願寺辣椒(萬願寺甘辣椒)
京都府
栗子飯
京都府
賀茂茄子田樂
京都府
聖護院蘿蔔
京都府
黑豆煮
京都府
黍餅、粟餅、櫸樹果實餅
京都府
當地美食相關料裡
原木香菇
熊本縣
甘ころ餅
長崎縣
雨魚炊飯
滋賀縣
福井梅
福井縣
香橙(かぼす)
大分縣
梅枝餅
福岡縣